聽到老婆談的八卦說某親戚的小孩剛考上大學就常常花錢做頭髮,買幾千元的包包,還一直想買昂貴的手機,覺得父母『明明有錢』就是不肯多花錢『支持她』!但是據我所知,她的父親是基層公務員,母親沒有全職工作,沒有龐大祖產,一家又住在台北,雖然有自己的房子,無須租屋或繳房貸,但是怎麼算都應該只能勉強能維持生活,實在不能說是『有錢』人!除非他們中了樂透而我們不知道。

很多小孩,包括以前的我,確實不太理解錢的處理問題。高中甚至大學的小孩,手上的零用錢,或稱『生活費』吧?常常只是幾百頂多幾千元!總覺得月入數『萬』的父母親應該都是很有錢的!不是嗎?確實不是!我自己是開始工作領全薪還搬出家裡獨立生活開始,甚至應該說是婚後自理家庭財務才開始真正理解到月入多少萬才可以過怎樣的生活水準與型態!生活不是只有吃喝娛樂的開銷,還有房租房貸水電稅金教育經費,還可能要買車、付油錢、保養費,為了未來及安全保障繳交的各種保費,沒當過爸媽親自管過帳真的不會相信原來月入五六萬的人其實都不算有錢。

我個人算是比較三八的,並不太介意讓人知道我的實際收入,只是太太常常告誡我不應該說出來,因為比我窮的人會因此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借錢或A),比我富的人則會拿我當笑柄。但是我認為至少應該讓已經高中以上的孩子提早參與(至少知悉)家庭的經濟運作規劃,即使家財萬貫也應該讓他們早點知道這些龐大金錢爸媽是如何謹慎經營而不致迅速虧損殆盡的!像我們這種薪水階級更應該讓孩子知道每月區區的幾萬元其實要支付多少開銷,真正『定量』的理解到我們可以『揮霍』的空間,也就是錢有多少?

我認為很多年輕人變成月光族或等而下之變成靠爸族或媽寶族,大人都需要負很多責任,我們對年輕孩子的財務教育實在太欠缺,也太晚了!雖然現在台灣薪資實在太低,但是回顧約30 年前,我開始工作的第一份薪水是14K,想買一部電腦基本款是20K,我還是買了,但是我知道它的價值,借了些錢再分期還錢,然後審慎地發揮電腦所有的作用,我自那時開始變成電腦程式設計的業餘高手。那些年我更新電腦花的錢其實也不亞於現在的年輕人換手機的消費比率,但是對於自己花掉的錢具備的責任感應該大大不同!

我自己始終知道如果我更窮應該還可以更省,譬如我可以使用學校甚至朋友的電腦學東西,沒錢買書看可以到書店做筆記,重點是量入維出。記得婚後我與妻子有段時間都沒有正職工作,總共14K也依然活得下去,只是必須很省,省到頭髮都是自己在家剪的,為了省油暫時不騎機車騎腳踏車等等。我不是強調刻苦勤儉,而是真的必須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情,也願意誠懇的面對現實。

更進一步說,即使父母有錢也是他們努力半生的積蓄,我們應該感恩已經獲得的照顧,實在不應該認為父母有的就應該無條件與我分享。這個想法就當作高標準吧!我只希望我的孩子都能務實地知道自己與父母實際能夠負擔的生活就很滿意了!

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 遠離慢性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lin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